新闻中心News
媒体关注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

世博安徽馆“回家”

发布时间:2010.11.11 作者: 来源: 访问人数:2008
字体:      【打印】

世博安徽馆“回家”后,复建工作也进入倒计时。11月18日,安徽馆相关情况媒体新闻通气会上介绍,将于年内启动安徽馆的复建工作,争取在2011年“五一”之前开馆迎宾。

 

  曾经是世博园中国馆中的三大热门场馆之一、未来徽园中的“地标性建筑”,安徽馆将以怎样的身姿同大家见面?徽园的负责人介绍,安徽馆的复建还需要冲破四道难关。

 

  第一道坎 

 

  复建遭遇了很多技术难题 

 

  入门便见激光成像的迎客松,稍一变化,它又成了安徽省各大城市名字的组合;顺着人群前行,站在馆内等候区时,一幅幅纱幔一般的屏幕上,行云流水般的山水视频带你走进美丽的安徽。

 

  印象厅中独具特色的天井、人机互动的蘸墨书写和作画;多彩厅中,巨大的礼盒缓缓打开,便是多彩安徽的剪影,最终幻变成长袖善舞的女子,撒下漫天花瓣,落在你的手中,竟是片片书签…… 

 

  以上场景,曾经去过安徽馆的游客都记忆犹新,然而把它们一一拆散,运回合肥,再进行复原,其中涉及了很多技术难题。

 

  “安徽馆里面各种场景的展现都是高科技。”负责复建安徽馆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尹国周说道,“我们前期派了十多位工作人员去世博园学习,预计在复建中,光对这些声光电设备的调试,至少需要2~3个月的时间。”

 

  第二道坎

 

  新制“徽派外衣”怎么裁剪

 

  原本是中国馆内的“馆中馆”,搬到徽园后,安徽馆将成为“园中馆”。按照计划,安徽馆在世博园中所穿的进口巴力膜需要脱下,换上新制的“徽派外衣”。 

 

  “进口巴力膜采用写意的手法,让徽州的山水若隐若现,这样的外观效果给很多游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我们也想进行保留。”尹国周表示,“徽派外衣”怎么裁,也成为眼下复建方案中专家讨论的一个重点。

 

  “我们的设想是,通过使用其他材料和手法,尽量保持安徽馆原有水墨画效果的外观。”尹国周说。

 

  第三道坎

 

  四个大水缸一个已“远嫁”

 

  在安徽馆的印象厅中,除了能在石鼓上体验一把泼墨挥毫的乐趣,还能通过四个大水缸11月10日,大清早睁开眼,记者喜出望外地收到一份大大的“礼物”——一则消息传来:安徽馆下午就能运抵合肥了!

    体重16吨的世博安徽馆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合肥高速路口?在徽园守候了大半天,竟然意外地看到:专业的搬运公司竟然只用一个集装箱、一辆大货车,就装回了安徽馆!

    搬家

    6小时车程“晃悠”了一整天

   10日中午12点刚过,载着安徽馆的集装箱货车运抵合肥经开区佛掌路的标准厂房。

    跳下车时,负责全程押运安徽馆的盛国瑞赶紧舒展腿脚:从上海到合肥全程高速,这一路整整走了14个小时。随着“热烈祝贺世博安徽馆顺利抵肥!”“安徽馆搬运人员辛苦了!”大红色的标语跳入眼帘,他不禁舒心地笑了:这么贵重的家伙,总算安全送达啦。

    “11日晚上10点多从上海出发,一路走得非常慢。”盛国瑞告诉记者,由于安徽馆的构件中,像徽州木雕、LED屏幕、投影仪、地面玻璃等不但珍贵而且“易碎”,一个急刹车,就很有可能导致集装箱内部物品相互挤压,“所以基本上都是保持匀速行驶,车速在60~70码左右。”

    尽管如此,盛国瑞仍旧不放心,途中还是停车检查了好几次,“这些零构件哪一样缺损了,安徽馆可就得缺一个角了。”盛国瑞打趣说。

    安徽馆“体重”仅有16吨

    打开集装箱门上的封条,被拆零、打包的安徽馆也让记者吃了一惊:特制的木托盘、提前固定好的底座、层层包装的保护膜……在搬运人员的眼里,安徽馆可不就是咱们安徽的“大熊猫”吗?

    “世博园闭园后,我去看了安徽馆,特别喜欢安徽馆古色古香、浓郁的文化味儿。”盛国瑞笑着告诉记者,大货车过磅时,他还特别留意了安徽馆的“体重”,“你知道吗?600多平方米的安徽馆体重在16吨左右。”

    为了保证安徽馆每个零构件的运输安全,装箱前还特地将“大小件”、“软硬件”进行了搭配:“又大又重的石器放下部,轻巧易碎的LED灯放上部,每件物品之间的夹缝中也要塞满报纸、塑料泡沫和木条减震。”

    馆内宣传单页都没“抛弃”

    “轻一点!”“宁愿多搬几次,一定别压了!”卸下安徽馆的构件,足足花了3个多小时,在一旁的盛国瑞则细心地提醒搬运人员要轻拿轻放。

    “这几个箱子是安徽馆前厅地板上的LED灯。”当叉车从集装箱中搬起几个纸箱时,盛国瑞认出了包装箱上“地LED”的标记。接下来,搬运现场的工作人员中凡是曾经去过安徽馆、或者是通过电视和网络看过安徽馆的,也都纷纷指认起安徽馆的“胳膊”、“脸蛋”和“腿”。

    一百多个包装箱中,除了大量的LED灯、投影仪外,还有地板、玻璃以及雕工精致的木板、石器。记者还注意到,这次安徽馆的搬家非常彻底,在部分杂物箱中,还装有各式各样的电线和纸片。

    “这些纸片是馆内的宣传单页,全是为安徽馆量身定做的,这样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嘛。”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在世博园给安徽馆打包时,就已经根据各个部位、不同功能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分门别类地打包。

    4个大水缸1个已“远嫁”

    随着卸货的继续进行,安徽馆中最具徽派特色的大水缸和石鼓也陆续与记者见面。

    “就数这几个大块头最难搬,体积又大、分量又沉,挪一下都费好大劲。”盛国瑞告诉记者,大水缸重量在1吨左右,而石鼓的重量则达到1.8吨,为了避免“大块头”在运输和搬运中擦伤,工作人员特别将它们层层包裹、还特制了防震的底座和托盘。

    然而记者发现,安徽馆中四个大水缸并没有全部“回家”,运抵合肥的仅有3个。“其中还有一个大水缸留在了上海世博园,将捐赠给其他场馆收藏。”盛国瑞透露。

    落户

    穿“徽”衣、能长大,“亲爹娘”来搭建

    随着安徽馆的抵达,合肥人的心总算“安定”了,更多的期待也随它而生:徽园给安徽馆准备了一个怎样的家?回家后的安徽馆又将会重建成啥样?11月10日记者向徽园的工作人员做了详细咨询,试图提前还原安徽馆的新面目。

    落户徽园后将会“长大”

    “在徽园的东南角,原本是一片生态停车场和绿地,这里就是安徽馆未来的家。”徽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安徽馆在标准仓库里“暂住”一段时间后,就会被陆续搬进徽园重建。

    而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重建计划,原本600多平方米的安徽馆在徽园将被重建至将近1000平方米的规模,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,还将增添一部分公共服务设施。

    安徽馆要穿“徽”外衣

    在中国国家馆中的安徽馆的外立面原本采用的是进口巴力膜,以写意的手法,让徽州的山水若隐若现。

    “但从搬迁、重建和未来使用养护的角度考虑,都比较难。”该工作人员表示,安徽馆搬到合肥后,将使用混凝土结构,并重新设计通风系统、空调系统、调控系统、消防系统等。

    “考虑到安徽馆是用现代化声光电的技术,综合展示安徽传统文化,我们打算给安徽馆加上现代徽派建筑风格的‘外衣’。”该工作人员表示,将来合肥市民在远远经过徽园时,就能看到安徽馆。

    或邀原班人马来搭建

    从独特的设计理念,到精密的设备调试,对于合肥来说,将安徽馆重建也是一项“技术活”。

    “我们10月份已有两批工程技术人员前往上海学习,他们将来会负责整个重建的技术实施和操作。”该工作人员表示,而安徽馆中还涉及部分核心技术,还有可能会邀请设计和施工方的原班人马来到合肥,帮助完成安徽馆的搭建。

    接客

    想“尝鲜”等明年,咋收费还没定

    对于急性子的朋友来说,安徽馆怎么搬、怎么建都是次要话题,他们最关注的还是啥时候才能看到咱们的安徽馆,不要着急,徽园的工作人员也给出了解答。

    “安徽馆重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,但最后还需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。”徽园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,安徽馆的重建工作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,想到徽园来逛安徽馆的朋友,明年上半年肯定可以成行了。

    安徽馆落户徽园后,进馆观光怎样收费呢?记者发现,这不但是市民关注的热点,也是徽园工作人员面临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方案有三种:单独收取少量费用、调整徽园的门票价或者出售联票。”该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,安徽馆后期的运行、管理和维护,都需要大量的费用,而具体的收费办法,仍需要再行商议,“景区门票定价,还要经过物价部门的审核。”

    本报记者 程姝雯/文 卓旻/摄

    链接

    关于安徽馆

    安徽馆分为“印象安徽”和“多彩城市”两大展区。

    在“印象安徽”展馆,设有幽暗静谧的徽派建筑天井场景,天井中央设置一方造型古朴的石鼓,游客可虚拟操作书写文字,文字可即时投影在纱网成像幕上;“四水归堂”的展区四周将环放四座安徽民居防火水缸,观众通过缸体表面互动界面操作,将显示“城市”、“经济”、“人文”、“风光”四个主题。参观完“四水归堂”展区后,将会看到一群画眉鸟鸣叫着飞入天井,慢慢地汇聚成一道绚丽的彩虹,将观众引入下一展区。

    在“多彩城市”展区,有一个巨大的五彩斑斓的包装礼盒。伴随着稚童开心的牙牙学语声,礼品盒的包装缓缓落下时,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瓶呈现在观众眼前。音乐响起,水晶瓶上端如同钻石般璀璨的硕大瓶塞里出现七色彩墨,缓缓流下后幻化成七彩颜色,像水墨画般均匀地铺洒在瓶体表面。瓶体内堆积的七彩颜色幻化为翩翩起舞的仙女,不断地挥洒出漫天的彩色花瓣,逐渐幻化成闪烁的花雨,向四周铺散开来。     

(稿件来源:江淮晨报发布日期: 2010-11-11 责编:李凌)


上一篇:世博安徽馆2011年“五一”迎客

下一篇:合肥经开区:培育新兴产业

© 2017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发展公司版权所有技术支持:明大网络皖ICP备17003535号